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有時候要瞭解一個人很難?甚至會在某些時刻,覺得連自己都不太認識自己?在童話故事裡,有個少女也跟妳有類似的煩惱。
在《葬送的芙莉蓮》某一集的開頭是這樣的:芙莉蓮交代搭檔費倫去城鎮採買日常用品後,自己露出感覺要去做壞事的表情,獨自往另一個方向前進,深感懷疑的費倫覺得芙莉蓮八成又要偷偷背著自己,去買一些沒有用的古怪玩意兒,於是在後面跟蹤。
她先是看到芙莉蓮在飾品攤位前面露出痛苦思考的神情,很~~久很久,最後下定決心買了其中一個,接著又看到芙莉蓮向人打聽城鎮裡好吃的甜點店在哪裡,這下她心中發火了。
「要我一個人去買所有的東西,然後自己偷偷跑來吃甜點!,不可原諒啊!」生氣之於她發現太陽已經快下山了,沒有買師傅交代的日常用品回去,自己就要完蛋啦,師傅很兇的!
然而就在生日當天,芙莉蓮帶著費倫去到一間知名甜點店,拿出裝著飾品的盒子,還一臉抱歉的說:「我不知道妳的喜好,所以就買了這個。」費倫這才知道,亦師亦友的芙莉蓮其實是想表達對自己的在乎,她非常非常感動。
兩人看向甜點菜單,費倫很自然的說:「根據妳今天的心情,應該會想吃水星布丁吧。」這下換芙莉蓮驚訝了,費倫表示這個只要觀察就會知道了,芙莉蓮更加吃驚,因為她想起當初跟著另外三位伙伴去討伐魔王的旅途中,男主角欣梅爾也說過同樣的話。
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忍不住又默默哭了,覺得這部動畫製作得真好!居然可以用這麼簡單的對話,呈現出人際之間的困難與溫馨。
想要瞭解一個人其實真的不容易,雖然欣梅爾跟費倫一派輕鬆的說用看的就知道了,但這表示他們都非常用心地把芙莉蓮當成一回事,而且透過互動敏銳的觀察跟理解對方。
即使我們用心思考、觀察、猜測對方的心思,還是有可能跟芙莉蓮一樣,不知道伙伴喜歡的甜點是什麼,就更別說我們可能連對方在想什麼都不太知道,因為人是非常複雜的生物。
你可能會問:那該怎麼辦?動畫的劇情給出了暗示:「願意」。
當初芙莉蓮並沒有把勇者伙伴的話太放在心上,直到費倫收下首飾,說出自己的感謝,並主動告訴芙莉蓮自己喜歡的甜點,芙莉蓮才想到,當年伙伴也做過一模一樣的事情!
伙伴們其實是用非常溫柔的方式,告訴芙莉蓮:「你看不出來沒關係,問我們就好了!」想到這裡她忍不住哭了,我在電腦前也哭慘了。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去瞭解對方,但因為缺乏「願意」,所以從未想到要換個方式去認識彼此,關係中的衝突、誤會與傷痕,就在互相誤會的過程中,逐漸加深了,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需要走到這一步。
你可能還會想問:「我願意啊,是他不願意!」動畫同樣給出了提示:「時間」。
芙莉蓮在跟著勇者伙伴10年的過程中,幾乎沒有認識伙伴的願意,這讓她在勇者欣梅爾葬禮上後悔的哭了(我也哭了),然而伙伴們從來沒有責怪過她,因為他們知道芙莉蓮還有其他優點:認真、專注、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正是這份承載著時間的溫柔,芙莉蓮才有機會開始透過旅程,去重新認識曾經並肩作戰的伙伴,並在旅途中重新認識自己,從欣梅爾逝去,到跟費倫一起吃布丁,已經過了27年,在漫長的時間之河中,即使是缺乏情感的精靈族也會開始改變。
有人說《葬送的芙莉蓮》其實是一部談悲傷與失落的動漫,談論人們怎麼從傷痛中復原,這讓我想到榮格心理學中所提到的個體化歷程,個體化歷程並非如現代心理學那樣,總是歌頌自我實現、攻克成就的美好,榮格也談到面對失去跟悲傷時,人會進入黑暗的地下世界。
個體化歷程講白了就是人格成熟,你既可以做自己,也能好好適應社會,若只偏向其中一端,生命都會有缺憾,芙莉蓮身為大魔法使,擁有一擊就摧毀魔物的實力,但她對於自己與他人的情感非常陌生,這是她的缺憾,然而促成她開始改變的,是她覺察到自己有缺憾,在此之前她如同沉睡少女般,對自己的傷渾然未察。
走上個體化歷程沒有訣竅,只有願意與時間兩個要素,當你願意忍受痛苦、成受傷痛折磨,並願意用心替這份傷投入大量心力時,這會讓你的內心逐漸從孩童成為少年少女,再從少年少女蛻變為成熟的大人,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發現雖偶爾隱隱作痛,苦裡竟然醞釀著芬芳與甘甜。
你可能又會想問了:「可是我會怕啊,如果我投入時間還是沒有用怎麼辦?如果到頭來我還是感到很痛苦怎麼辦?」
個體化道路上必然會出現盟友,如同芙莉蓮昔日的戰友一一過世,但海塔將費倫交付給芙莉蓮,表面上後者是前者的師傅,在情感面上其實她們互相陪伴,甚至你可以說費倫是芙莉蓮的情感導師,教會她要懂得品嚐生命的酸甜苦辣,費倫就是芙莉蓮的盟友,所以你不會孤單的!
我很喜歡芙莉蓮的地方,除了我跟她一樣都對人類感到好奇,我還跟她有個共通點:喜歡閱讀專業書籍。在對抗古老魔物之前,芙莉蓮三度提醒費倫要看看魔法史,因為這個魔物的手段兇殘,而書中記載著如何對抗魔物的訣竅。
換句話說她不是自恃著天賦滿點、魔力強大的優勢,就傻傻的跑去跟百年前的敵人PK,她很有耐心的從失敗的教訓裡,藉由充實專業知識,學習如何因應對手,從榮格的語言來說,她具有直覺,也看重具體經驗,更願意進行專業學習,這些都是邁向個體化的必要條件。
因此療癒傷痛絕對不是自己悶著頭蠻幹,更不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努力忍耐自然就會改變,療癒傷痛的過程非常不容易,每個願意來找我催眠的人,我都從她們身上看見了如同芙莉蓮的勇氣,這讓我選擇當個忠實的盟友,不輕易放棄願意蛻變成熟的人們,即使我們都知道,這很痛苦。
最後我想這個充滿奇幻童話風格的故事,想談的終究是時間這個母題,我們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得到什麼,把時間用來療傷,就會得到療癒,如同芙莉蓮,把時間花在所愛的人身上,就會得到愛,如同欣梅爾。
愛、時間與療癒在這一集裡又再次交會了,而這三者都可視為榮格心理學中的原型,原型是人類古老心靈中的結構,這是讓我們對神話、童話、電影與動畫有所感動的關鍵原因,因為從故事裡我們看見自己、理解人生。
祝福你與芙莉蓮一樣,願意為了愛,敞開自己去迎接傷痛,然後用心穿越,進入愛裡。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我是微光中的引路人,在幽暗微光中,與你同行。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