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不需要仰賴任何知識,努力做就對了,總有一天你會成為專業的助人者,你相信嗎?
有位知名的催眠治療大師叫米爾頓‧艾瑞克森,許多當代催眠師將他視為神明,就像是心理治療師們將佛洛伊德、榮格、波爾斯或薩提爾奉為神一樣。
在後人眼中,這些大師像是無師自通的天降英才,好像憑藉一身天賦行走江湖,做起治療輕鬆愜意從容優雅,信手拈來就帶出轉化,如果把這些事蹟當神話故事聽還蠻過癮的,但如果我們想增加自己的專業實力,這些神話卻會成為自我充實的障礙。
接下來我想跟你閒聊《艾瑞克森:天生的治療大師》這本書,揭開艾瑞克森身為平凡人的一面。
如作者薩德博士所說,艾瑞克森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心理治療發展,這點我會在明年課程中為你詳細介紹,然而他的「天才」卻是奠基於小兒麻痺帶來的諸多限制。
我從國中開始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折磨,後來更發現自己有單側聽損跟單眼發育不全的症狀,我需要在視力與聽覺的雙重限制,並忍受奇癢無比的皮膚症狀下,完成一場諮商會談,因此當我讀到艾瑞克森發展出疼痛控制的能力,好讓他完成一場場催眠治療時,我好像看見了自己。
然而如果非要承受重病折磨才能發展出精緻的治療能力,對助人者來說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從《艾瑞克森:天生的治療大師》中,我們可以看見艾瑞克森對旁人敏銳的觀察力。
舉例來說他可以看出女人懷有不到三個月的身孕,或是告訴來談飛機恐懼症的病人事實上有外遇問題,甚至對於來諮詢情緒困擾的病人表示,他真正的問題是酒癮,而對方正將一瓶威士忌藏在手提包裡!
看到這裡,你一定立刻會有疑問:「我知道要觀察當事人的細微變化,但究竟我該注意什麼?」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一個人坐在我們面前,從髮型、眼神、呼吸速度、皮膚顏色變化到手指細微的顫抖,全都是可以觀察的地方,而且我們不可能一瞬間就看到所有細節,那麼艾瑞克森究竟如何辦到的?
艾瑞克森本人多次對薩德博士提到不需要過度在意治療理論,那會替潛意識帶來阻礙,因此許多現代催眠師緊抓著這句話,視心理治療理論為毒蛇猛獸,然而我們都忘記一個事實:艾瑞克森跟薩德都是心理治療師,換句話說,他們本來就精熟各種治療理論!
我參與薩德博士的諸多課程,他在解析現場個案時,至少講述過佛洛伊德、完形治療、溝通分析學派等數個治療理論,可見他清楚這些理論內涵,只是不受到知識束縛而已。
艾瑞克森就更不用說了,他長期研究思覺失調的病人,以能夠透過個案記錄提供精準診斷聞名,連榮格分析師都讚嘆他的治療技巧,與榮格心理學有諸多相似之處,如果看到這裡你還有些懷疑,讓我跟你分享《艾瑞克森:天生的治療大師》裡的一個案例故事吧!
薩德博士在書中提到名叫芭比的厭食症女孩,她因為不肯進食而不斷變瘦,母親很擔心於是帶她來見艾瑞克森,艾瑞克森並未建議她要吃東西,反而是指責她讓母親丟臉、沒有善盡女兒的責任,因此應該懲罰她吃東西。
我曾經陪伴過的厭食症患者,都有很強烈的自我攻擊,覺得自己非常糟糕,艾瑞克森正是精準地掌握到芭比心中的自我厭惡感,並將食物跟懲罰作了強烈連結,讓芭比可以直接表達對自己的嫌惡,而食物卻能成為她身體的養分!
除此之外艾瑞克森還抨擊了父母親因為芭比拒收聖誕禮物,而讓芭比喪失了接收禮物的機會,芭比也讓父母喪失了贈送禮物的機會,透過這種矛盾的溝通方式,讓父母親跟芭比都擁有了表達自我的權利。
有厭食症狀的人,經常都身處於情感界線不清楚的家庭,如果艾瑞克森對家族治療理論缺乏理解,就無法做出上述的介入,既讓芭比能夠維護自身界線,又維護了父母脆弱的情感。
換句話說,艾瑞克森之所以反覆強調理論不重要,其實是他觀察到那個年代裡的治療師都將理論視為神明,忽略了個案這個人正活生生地坐在自己面前,甚至機械地把理論套用到個案身上。
所以他才會用一張特殊的床來比喻那個年代的治療工作:當一個人躺在床上時,如果這個人的身高超過床沿,就將多出來的部分鋸掉,如果他的身高比床身短,就將雙腳拉至跟床身等長。
這當然是個非常去人性化的做法,然而缺乏理論又會帶來什麼影響呢?在我督導新手的過程中,我發現因為沒有理論觀點,新手最容易遇到的困境是只會把技術硬套在個案身上。
有些催眠師不管個案是頭痛、情緒低落還是跟伴侶吵架,全部一律建議前世回溯,也有的催眠師不管個案是否能夠理解複雜的隱喻故事,永遠只用間接暗示,甚至有的催眠師在陪伴創傷個案時,堅持不療癒過去的傷痛,執著於拉著個案往前走。
你發現了嗎?執著於理論的心理師,跟只知道用技術來改變人的催眠師,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他們更換了信奉的神明臉孔,卻同樣盲目。
所以別再輕易相信「理論不重要」這句話了,理論是前人整理出來的心理地圖,他是我們踏上異國時得以定位自己與目標的方式,理論確實也不這麼重要,因為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要去的地方,究竟是東京鐵塔、巴黎聖母院還是101大樓。
抵達終點的方式有成千上萬,但都不會脫離目標所在的範圍,想成為有品質的助人工作者,必然需要理論跟實務兼具,當我們陪著個案踏上心靈冒險時,擁有地圖才能判斷方位,擁有交通工具才能順利抵達目的地。
所以快來看看心靈工坊再版的這本《艾瑞克森:天生的治療大師》吧,這次你千萬不要被艾瑞克森出神入化的技巧所蒙蔽了,睜開心靈的眼睛,你將會看見藏在技巧裡的那些理論軌跡,並從中獲得精進專業能力的秘密!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我是微光中的引路人,在幽暗微光中,與你同行。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