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覺得童話都是寫給兒童看的,事實上每一則童話都是寫給成人的故事!
如果評估適合,我在對話式催眠裡經常使用神話、童話甚至是電影小說作為素材,因為這些廣泛在世界流傳的作品,經常蘊含著轉化潛意識心靈的契機,對當事人的療癒轉化很有幫助。
童話分析正是榮格心理學中必然會提及的寶貴素材,當我們認真聆聽童話,往往會找到那條從意識一路蜿蜒至潛意識世界的途徑,多年來每當我運用童話與當事人互動時,豐沛的情感往往宣洩而出,引領我們找到改變的方向。
榮格的頭號弟子馮法蘭茲便是以童話分析開闢出專業領域的資深能手,不過我想對台灣人來說,河合隼雄可能是更為知名的人物,他在從瑞士取得榮格分析師的資格後,便一直致力於將來自歐洲的榮格心理學種子,在日本這塊土地上發芽茁壯。
《童話故事裡的心理學》一書,便是他承襲馮法蘭茲的思路,所進行的11篇童話分析,在這當中他以融合東方文化與榮格心理學的筆觸,帶領我們一一探討母親、父親、手足、夫妻等關係面向,同時也直面了人格面具、陰影與自性等心靈課題。
不知道你是否與我的當事人們一樣,飽受關係議題的折磨?他們總是苦於不知道該如何去愛,得到時害怕失去,得不到時怕自己再也不值得,面對愛讓他們又愛又怕,這使他們相當敏感而情緒化,並嘗試以理智邏輯來防禦,這一切卻讓他們把愛推得更遠。
因此接下來我想來跟你聊聊收錄在《童話故事裡的心理學》中的《謎題》這則童話故事,或許你會從中對戀愛、對婚姻、對關係有所反思與獲得。
《謎題》的故事有些曲折,簡單來說男主角是一名王子,他在旅途中接連遇見了兩名貌美的少女,他聽從第一名少女的警告,成功躲過魔女的毒殺,又以機智從殺人犯集團手中拯救了第二名少女,他婉謝兩名少女的邀請與贈與,最後來到一座城堡。
城堡中住著一名美麗的公主,公主不只聰明過人也相當自傲,若不能向公主提出一個3天內無法解開的謎題,追求者將需承受人頭落地的後果,眾多想要一親芳澤的王子全都喪命在斷頭臺底下。
故事裡這名主角王子一反前兩回禮讓回決的態度,欣然接受公主的挑戰,他也真的提出一個千古謎題,成功通過考驗並與公主成婚,故事就結束在審判官宣布兩人結為連理的祝賀中。
從故事劇情來看,這似乎又是個王子拯救少女、通過考驗的童話,然而圍繞著整個童話的核心卻是「謎題」這件事。河合隼雄認為自古以來人類就飽受謎題的困擾,因為世界中的一切對古老人類來說都相當神秘。
謎題有時源於外部世界:「頭頂上這一片藍色是什麼?」「天空中那個發亮又溫暖的東西,跑去哪裡了?」「這些為什麼會存在,又為何消失?」
謎題的樂趣在於隱藏與揭露,當謎底揭曉時,我們就又從中確定了些什麼,因此兒童很喜歡猜謎,正是因為他們本能地知曉,這是獲得世界奧秘的方式。
謎題不只跟外在世界相關,更緊鄰著我們內心:「我是誰?」「你是誰?」「我跟你在一起時該怎麼做?」戀人們很喜歡出謎題給對方猜正是出自於這種心態。
「我跟你媽一起掉進水裡,你會選擇救誰?」
「你喜歡我的哪一點?為什麼選擇跟我交往?」
「你覺得我這件衣服怎麼樣?」
這些詢問都如同謎題,在外部世界並不存在著答案,因為這些謎題詢問的都是關於「心」的回應,這正是多數男人覺得女人很情緒化、很煩、很難懂的原因,因為他們已經被社會制約成追求外部世界的標準答案。
「股票什麼時候進場退場比較好?」
「買一台手機性價比最高?買哪一種車子比較保值?」
「怎樣完成工作最有效率?」
男人習慣解謎,只是他們的謎題來自於外部世界,女人出的謎題卻來自於內部世界,外在的鑰匙開不了心中的門,關係中的結也因此而生,因為要能解開內心的謎題,仰賴得是碰觸內在真實的能力。
男人或許可以英勇地擊敗一百頭噴火惡龍,卻抵擋不住夜晚來到枕邊的女鬼,《聶小倩》、《牡丹燈籠》都在訴說相似的事情,那麼是什麼讓《謎題》裡的這位王子能躲過魔女的毒殺,又能出一道公主花了3天3夜也解不開的題目?
我們先來看看王子出了什麼謎題給公主:「有個人連一個人也沒殺,卻有12個人被殺了,這是為什麼?」不要說是公主,即使我是擅長催眠的心理師也不知道答案。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謎題的答案,並不是因為缺乏外部世界的知識,今天就算你精通數學、哲學、醫學、天文、物理、化學再加上心理學,也解不開這個題目,因為這個謎題是以王子遇見前兩名少女的經過設計而成的,換句話說,除了王子本人,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解開謎題!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王子實在太奸詐了,怎麼可以出這麼不公平的題目!我想請你做一個深深的深呼吸…冷靜想想,我們平常問伴侶的問題,難道都很公平嗎?
「親愛的,你覺得我最近是不是胖了?」
「你說,你到底愛不愛我?」
「你為什麼要跟我離婚,你說啊!」
若從榮格心理學的語言來說,我們詢問別人的問題,很多時候其實都是一道內心的謎題,對方若是說出他從外部世界推敲而來的答案,跟你內心想要的答案如果剛好一樣,那是對方運氣好,如果不一樣,你是不是會覺得對方都不願動腦?
王子之所以可以提出這樣的謎題,正說明他能夠碰觸內在真實,並且精熟於心理學裡所謂的「生命知識」,在崇尚科學的現代裡,生命知識經常被當成是個人主觀經驗,對事情沒有幫助、對解決問題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現在人崇拜外部世界,所以我們已經失去了回應「心」的能力,正是因為如此,現代人才經常被關係議題糾纏。
事實上整個心理學領域也正被外部世界吞併著,心理疾病被當成純粹的大腦疾病,創傷也不再被當成是「心」受傷了,而被簡化成一個個大腦區塊受損所導致的功能問題,親密關係也被簡化成供需契約,你滿足我的這個,我就滿足你的那個,而不再是兩顆心的相遇。
這種崇尚理性知識而輕忽生命知識的態度,我認為正是人們在關係中受苦的原因,如同眾多追求公主的眾王子們都死了,若把公主看成王子的「心」,公主的高傲與殘忍,正是因為飽受折磨後被迫培養出來的冷酷。
很多當事人在會談室裡問我:「為什麼?」為什麼我會被劈腿、為什麼我會愛上有婦之夫、為什麼我愛的人不愛我、為什麼我這麼痛苦…..
若在這時候我直接搬出心理治療理論,當事人往往會猛點頭,然後接著問:「那我該怎麼辦?」就好像他把自己當成機器娃娃,只要扭緊發條、上好油、換個零件,她就會「好了」。
事實上生命中大多數的痛苦,都需要我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心,聽聽「心」究竟在說什麼,而不是從外在世界嘗試找尋讓自己安心的答案,最後又再虛幻的希望中期待落空。
王子之所以能夠提出讓公主滿意的謎題,正是因為他是個敢於碰觸生命知識的人,他不覺得情緒化、任性、高傲等主觀經驗有什麼不對,因為他從自己的生命裡明白,生命有時很殘酷,唯有勇敢與冒險才能守護住在這背後的溫柔。
對話式催眠與諮商,正是協助我們與「心」對話的方式,讓我們暫時從房子車子孩子金子身上移開目光,轉而向內看,看見自己的心可能在追逐這些的過程裡受傷了,甚至早已百孔千瘡,等待我們用清水去洗滌、上藥、替這顆柔軟又纖細的心呼呼吹口氣,摸摸它、告訴它:「不怕、不怕,我在這裡呢!」
《謎題》這則童話故事,向我們揭露出親密關係的謎底:勇敢、慷慨與愛,王子在前兩回慷慨拒絕了自己可以獲得財富,反而將寶藏留給更有需要的人,同時他有足夠的勇敢,接二連三通過威脅生命的挑戰,這都象徵著他是個能夠回應關係考驗的人。
同時支撐著他一路度過危機的,不只是機智與勇氣,而是對另一個人的愛,他愛惜自己的生命,躲過魔女的毒藥,他愛惜著他人的生命,將財富留給第二個少女,他愛著公主,因此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出了一道謎題給公主。
很多當事人會說,我沒有錢,沒有辦法來諮商或催眠怎麼辦?這則童話向你提供了另一個自我協助的方向:帶著愛,去承受迎面而來的諸多挑戰,透過這些挑戰磨練自己的能耐,在這一次次的試煉中,你將會長出足夠的機智與力量,去成為你心中渴望的那個人。
祝福你在愛中勇敢!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