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葬送的芙莉蓮》裡,芙莉蓮曾經說過:「魔法就是想像力,想像不出來的事情,是無法化為魔法的。」
老實說,我認為這句話只對了一半,畢竟如果魔法等於想像力,那為什麼我清晰地想像了財富自由後美好的生活,卻還是必須在星期一努力上班呢?
如果魔法等於想像力,那是什麼讓我當年每天想像著跟新桓結衣一起過生活的細節,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星野源呢?(其實我沒想像過)
直到我翻開好友寓言盒子寫的《魔法初探》這本書,才明白魔法並非讓人隨心所欲的使用,更不是把天使惡魔當手遊萌寵,狂課金就可以呼來喚去的。
我喜歡寓言盒子在書中反覆提到的一段話:「有人的地方就有魔法,因為魔法是人類透過想像力來實現渴望的方式。」
「所以魔法師,其實就是在內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換句話說,使用魔法並能顯化結果的前提假設是:「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該如何正確地去做,並且願意承受做完這件事情的代價。」
想想芙莉蓮被師傅鍛鍊出源源不絕的內功,還持續修練千年,難怪可以愛怎麼使用魔法,就怎麼使用魔法,才會輕率的說出關鍵在想像力,卻絕口不提她是如何支付行使魔法的代價吧!
既然我們都不是芙莉蓮,也活不過一千年,那麼如果想要學習魔法,該如何開始會比較好呢?
我覺得跟著寓言盒子的《魔法初探》走一遍是蠻不錯的敲門磚。
首先,對魔法這個學門背後的知識論有基礎理解是重要的,畢竟如果你認真研究古今中外的魔法師們,他們就跟《Fate》裡的遠坂凜一樣,全都飽讀魔法典籍,因為藏在魔法技能的背後,其實是諸多學問。
在《魔法初探》第一章介紹了自然哲學與神秘主義、新柏拉圖主義、卡巴拉跟諾斯底思想。
我喜歡寓言盒子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陳列出魔法知識在歷史上的流變,從古典的行星魔法跟大型儀式魔法,逐漸因應時代而開展出新時代運動、威卡與混囤魔法的源流。
你可能會想:使用魔法不是照著咒語念一念,然後做一做動作,並使用正確的道具跟素材就好嗎?
寓言盒子的說法讓我覺得很有說服力:儀式咒語跟動作本身具有效果,但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這些效果很可能會打折扣,甚至如果在不太恰當的時刻進行,可能會讓我們投入很多心力,卻只得到一點點成果。
這跟我帶領明鏡催眠訓練時教導學生的原則很相似,我常說把我說過的引導語直接對當事人說一次,或是直接複製我提供的技巧,未必會有什麼效果。
因為我現場的示範,全都是基於對當事人的認識與瞭解,加上充分的專業判斷後所做出的反應,如果當中有一些細節改變了,我可能會使用截然不同的技巧。
魔法跟明鏡催眠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沒辦法單純看書學,因為這兩者都是一種「經驗」,需要從做中學。
在《魔法初探》裡就提供了魔棒製作的方式,如果你願意的話,直接報名寓言盒子的製杖工作坊,我覺得是獲得磨棒最簡單的方式,畢竟有師傅帶領,總比自己瞎忙一場來得有效。
《魔法初探》也提供了擇時技巧,以及不同月相適合進行的儀式,我搭配明鏡催眠的技巧在生活中長期使用過一段時間,覺得非常實用~
尤其是我創造出來的天地之心這門技術,當我閱讀書中的一些知識與技巧使用時,發現我早已將過去神秘學的學習應用在催眠裡而不自知:
天地之心不僅是一個維持個人內在安定的自我催眠技巧,更是打開天地人連結的一把鑰匙,藉由自我與世界之間的和諧聯繫,來陪伴自己與當事人共同進入流動與安穩的身心狀態裡。
很感謝寓言盒子願意勞力費心寫出這樣一本有系統的魔法書籍,我雖對魔法涉獵不多,卻早已將「內心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作為日常實踐的必須。
或許在好友的定義之下,我也算是個魔法師了吧?這麼說來,讓魔法得以顯化的關鍵,除了那個繁瑣的道具與素材,難記的咒語跟神祇名稱,最重要的仍然是回到自己的心。
當我們清晰知道自己想得到什麼,尤其是為什麼會在此刻想要顯化這件事情發生,明白自己如何踏著意識軌跡行走至今,這份清晰的意圖即是顯化魔法最大的關鍵。
這時候再搭配充足知識與執行技巧,反覆熟練儀式中的各個步驟,就更容易顯化出我們所期望的結果了。
同時,我認為學習魔法最重要的精神是,明白自己並非天地萬物的主宰,因此宇宙究竟會如何回應我們心中的想像,有時候也是很難捉摸的。
當我們能夠超越自己的幻想,清晰地在意識裡堅定自己的想像,也許就更能驅動魔法的力量,嘗試替我們在人生大浪裡打開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同時我們或許也需要懂得命運未必每一次都會眷顧自己,因為在人類之外,還有一整片廣大的世界,而這世界並不需要被人類所定義。
這是我拜讀寓言盒子《魔法初探》後,以擅長催眠的心理師之姿,所寫下的閱讀筆記與反思,很謝謝好友願意讓我拜讀這本好書。
尤其是隨書附贈的《魔法鳥事》更是我偏愛的段落,可愛又精闢!
如果你對魔法有興趣,或是已經在生活裡嘗試自行啟動儀式,卻不知道該如何檢視效果,又或者已經有點厭倦坊間五花八門過於誇大的說法,想找一本真正可靠又實用的魔法書。
《魔法初探》絕對是你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