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潛意識,讓我學會與伴侶好好相處】
說到被催眠,你可能最容易想像到的畫面是前世今生,或電影裡那些瞬間讓人昏迷的催眠術,其實催眠是非常貼近生活的事情,尤其有些當事人來催眠後,慢慢覺得親密關係有大幅改善,甚至還推薦身旁朋友來預約催眠。
我正是從催眠中受惠的其中一人,畢竟身為催眠師,運用自我催眠來改善生活,可說是非常基本的事情,我常在演講的時候提到,人際關係是這輩子很大的罩門,我覺得進行一場催眠,遠比經營一段有品質的關係容易多了,這幾年不只學習陪伴童年時期受傷的自己,也學習在生活中好好滋養自己,當我身心狀態越來越穩定時,親密關係的品質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好。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透過一個催眠案例,分享讓你與伴侶之間越來越親密的方法,為了保障隱私,這篇文章裡的「當事人」,其實是混合許多相似案例,並加上許多細節改編而成,目的是幫助你更瞭解專業催眠的進行過程與幫助,內容上,你不妨當成心理小說來看,不需要做過多揣測。
【老是下意識推開適合對象,甚至選錯人,讓你越來越沒信心】
通常會想透過催眠改善感情生活的當事人,要不就是老是遇到會傷害自己的對象,要不就是每次都發誓自己要好好經營關係,剛開始也都好好的,卻不知怎的莫名其妙在交往後情緒爆炸,不只炸傷對方也讓自己對感情失去信心,又或者是好期待自己可以有穩定的親密關係,卻下意識的將適合交往的人推得遠遠的。
小婷即是因為總是遇不到適合對象,於是下定決心找我做催眠。「其實在這之前我猶豫蠻久的,想說靠自己的努力應該就可以了。」雖然隔著口罩,不過仍然看得出來30出頭的小婷,不僅懂得打扮、外型也很亮眼,講起話來柔柔的,我想她一定不缺約會對象,所以我對她決定來催眠的理由有些好奇:「是什麼讓你選擇這時候來找我做催眠呢?」
她苦笑了一下:「前陣子有兩三個男生同時跟我曖昧,我想了很久,姊妹淘也給了些建議,我最後選了一個覺得看起來OK,氣質談吐都很吸引我的人,沒想到交往兩個月後,我就受不了了。」
「這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所以我開始懷疑,我怎麼了?還是我哪裡有問題嗎?怎麼會每次都選到一個吵吵鬧鬧分手的對象?」講到後來小婷的聲音越來越微弱,聽起來有氣無力的,似乎已經對談下一場戀愛失去信心。
在服務有感情困擾的當事人時,如果評估她的關係建立能力跟外在條件有一定基礎,我通常都覺得這應該是潛意識裡有些「什麼」,才會導致她有這種困擾,畢竟生活中許多事情都可以靠著理性與邏輯解決,如果同樣困擾發生3次以上,那麼原因鐵定不是在意識層面可以想到的,只是到底潛意識裡「怎麼了」,需要一點時間瞭解。
【關係裡的心結,藏在青少女的成長經驗裡】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在對話式催眠裡我不一定會請當事人閉上眼睛,而是在自然交談中慢慢引導當事人進行探索,所以我開始關心她在剛結束的這段感情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也不知道,就覺得莫名有種煩躁感,交往前覺得對方是個蠻穩重可靠的人,可是交往後他經常碎碎念,讓我覺得很不開心!」小婷講著講著語氣激動了起來。
我順勢回應:「聽起來好像前男友的說話方式,讓妳感覺有些受傷?」小婷先是楞了一下,忽然語氣減緩一些,「他這麼說,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說的這麼糟糕?可是朋友們都說我是個條件很好的人啊!」她看著我,似乎想從我這裡得到答案。
我轉換成催眠師的語氣回應她:「我聽到你告訴我,雖然朋友都說我很好,可是這個男人卻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讓我開始有些懷疑,我夠好嗎?」看見小婷輕輕點頭,我順勢繼續陪伴她往下探索:「這種感覺,曾經在什麼時候出現過?」
小婷心中浮現一個出乎我意料的經驗:「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想到跟這個沒有關係的事情。」我立刻做好要轉換探索方向的準備:「很好啊,是什麼事情?」「我想起我爸有段時間都會跟我抱怨我媽,說我媽的脾氣讓他很痛苦。」
原來小婷跟父親的關係還蠻好的,然而國中時家裡發生一些事情,讓父母親經常激烈爭吵,夾在中間的小婷感到左右為難,她既可以體會父親的無奈,並痛恨母親有話直說、獨立又強勢的個性破壞家裡和諧,但同為女性,私底下又覺得母親其實也很可憐。「後來慢慢長大了,我好像有意無意的會把自己的個性藏起來,深怕跟我媽一樣,帶給對方太大壓力,可是我也會懷疑,那對方喜歡的我這種獨立自主的個性嗎?有時候我都不知道在感情裡,我該表現什麼樣子比較好?」
【讓潛意識支持現在的你,陪伴曾經受傷的自己】
隨著催眠越來越深入,我引導小婷做幾個深呼吸,慢慢放鬆下來,用像是看電影的方式,看著過去夾在父母親爭吵間的自己,「她臉上的表情看起來怎麼樣?」「看起來沒什麼表情。」我做了個同理心回應:「感覺她好像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小婷點點頭,我引導她靠近國中時的自己,然而對方似乎仍然沒有太多反應,我評估這可能是驚嚇後的解離狀態,於是我請小婷先牽起青少女的手。
接著,我詢問小婷:「你覺得自己可以替她做些什麼嗎?」於是小婷將青少女時期的自己擁入懷裡,我看到她臉上流下許多淚水「你做得非常好……我的聲音會在這裡持續陪伴你,所有的情緒都可以是被允許的。」在這過程中,小婷經歷了一些不同的心情轉換,從悲傷到對悲傷的羞愧,再到害怕被遺棄與對父母的擔心,最後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允許自己能夠陪伴當年那個充滿害怕、悲傷與無力的自己,最後慢慢變得平靜下來。
坊間流行所謂的「內在小孩療法」,若沒有經過評估就貿然使用,其實很容易擦槍走火,造成更深的問題,因此我以對話式催眠陪伴小婷時,花了些時間評估她的內在資源,並將重點放在她與自己的關係上,而不是單純要求她對青少女說些鼓勵安慰的話,甚至也不是改變歷史,把這一切當成沒有發生過。
在經歷這一切後,當小婷再次睜開眼睛時,從眼神中可以看出她變得清晰而有力量多了,「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可是我覺得胸口好像有什麼整個鬆開了。」面對小婷的好奇,我只是簡單回應她:「在剛剛的過程裡我覺得很感動,因為我看到妳一層一層的接納自己。」
【當你願意相信,潛意識便會來協助你】
催眠界有句名言:「你的潛意識比你想像得更聰明」因此催眠的療效,並不單單只是仰賴催眠師使用花俏的技術,或是權威霸氣的拼命下指令,而是催眠師能夠與當事人一起信任潛意識,讓潛意識引導我們去探索療癒所需要的資源,小婷以親密關係的困擾為入口,在探索裡發現長久以來的困擾,有一塊與童年成長經驗有關,透過陪伴過去受傷的自己,她學著與自己靠近,並且開始學習自我療癒。
我認為很多時候溝通技巧之所以對親密關係沒有幫助,是因為我們太快想要討好或改變對方,就像小婷一樣,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翻騰的情緒,更別提好好安撫自己了,然而當我們與自己的關係遠了,其實也沒有餘力好好靠近對方,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是活在這世界上維持最久的關係,也是親密關係的基礎,這時候我們需要的可能不是學習跟對方溝通,而是學會如何跟自己的心對話。一旦自己安穩了,親密關係也就穩了。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是否又對感情重新燃起一絲希望呢?雖然看起來小婷似乎很神奇的一下子就改變了,事實上整個過程大概需要3到6次催眠,礙於文章篇幅,所以我壓縮了不少內容,雖然整個催眠療程至少需要1到3個月,然而我們不妨想一想,能夠用3個月解決持續超過3年以上的困擾,這已經很划算了,不是嗎?
中秋連假,是不少有情人會出來約會、相聚的好時機,無論你身旁是否已經有了理想對象,花點時間好好照顧與自己之間的關係,你的感情將會越來越順利~
延伸閱讀:你可以替關係努力,但不需要很用力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