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常作夢嗎?你對夢境中出現的那些人物與場景,會有好奇嗎?在知道我會做催眠解夢後,有些當事人會把他的夢境帶來跟我討論,希望我可以替他解答。
在心理治療領域中,有好幾種解夢模式,從中延伸出來的催眠夢境解讀也有很多種,或許你會認為心理師與催眠師是專家,所以只要把夢境說出來,專家就會告訴你:
「水象徵著你的無意識,蛇象徵你的陰暗面,夢中的女人則是你的阿尼瑪,所以這個夢可能是邀請你回來看看,在伴侶關係裡,是不是激發出你潛意識裡的陰影了?」
這種引用心理治療語言來詮釋夢境的方式,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的實務工作裡,甚至當我帶著夢去找榮格分析師時,也沒遇過這種作法,他總是會從我的詢問中,反問更多內容。
你可能會忍不住抗議:「花錢來找專家解夢,就是希望可以得到答案啊!你不告訴我夢在說什麼,居然還反問我,那幹嘛還要來做諮商或催眠!」
遇到個案這麼質問的時候,我通常會再反問他:
「你認為夢境的訊息跟什麼有關?」
「夢應該跟潛意識有關?」
「沒錯~那這是誰的夢呢?」
「我的夢。」
「所以這個夢反映出你的潛意識,不是嗎?既然如此,你怎麼會認為憑藉我們兩個人的意識,會比你的潛意識更聰明呢?」
「聽起來有點道理……那我該怎麼辦?」
對話到這裡,我會先請個案放輕鬆,回憶一下還記得的夢境片段,然後感受一下,在這個夢裡,哪一種情緒最強烈?「應該是焦慮吧,這種焦慮感甚至在我醒來之後,還持續了一陣子。」
假如個案回應對夢境最深刻的感受,是跟焦慮有關,我會繼續引導他專注感受焦慮的時候,身體的反應是什麼?然後順著這種身體感覺,我會繼續說:「在最近的生活中,什麼時候你會有這種感覺?」
通常個案會開始想到這幾個月來,一直讓自己感到焦慮不安的事情,或許是跟伴侶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有人會忽然想起工作上煩人的事情,甚至有人會因此連帶想起一些小時候感到害怕的經驗。
這個時候,對話式催眠就可以很好的引導個案繼續深入探索,藉由潛意識的幫助,看看這些事情可以怎麼處理了。
你可能會想追問:「如果我什麼都想不起來,那該怎麼辦?」
我確實遇過一些理智分析比較強,不太容易將夢中情緒連結到現實生活的人,事實上,我認為這跟理性或感性無關,而是對方太想知道夢境的意義,反而過度運用意識邏輯嘗試分析出答案,以致於無法騰出一個空間給潛意識運作。
催眠必然需要潛意識的協助,當我們無法在心中空出一個位置,讓潛意識前來協助意識的時候,自然無法從催眠解夢得到線索。
因此我會請對方做幾個深深的深呼吸,或是起來走動走動,讓身體可以自然鬆開來,甚至有時候我會說個笑話,讓氣氛輕鬆一點,然後重新引導對方專注感受焦慮感牽動的身體部位。
有時候我會多說一點:「你可以繼續專注在這個身體感覺上,讓時間慢慢往回倒流,時間就像是一條河流,我們順著流動讓時間逐漸倒流,在潛意識的陪伴下,引導我們回到跟這個身體感受有關的生命經驗裡。」
很多人在這時候都會逐漸浮現一些兒時經驗,並從中獲得與夢境有關的訊息。
在潛意識理論中,夢境可能反映現實,也可能預告著未來的成長方向,當夢中情緒很強烈,有時候是潛意識正在消化與整理生命中尚未安頓好的經驗。
這時候,比起由專家直接告訴你夢境的意義,不如讓潛意識與你同行,當你重新置身於夢境中,絕對可以解出屬於你的答案,那就像是比起看網路評論,你親身看完電影後產生的感想,才是最珍貴的!
事實上催眠跟夢境同樣都是接觸潛意識後,所引發的親身經驗,因此我常說:「夢是沉睡中的催眠,催眠是清醒時的夢」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相信就算專家解釋得再正確,那終究是源自於你之外被動灌輸的資訊,而所有的生命成長與學習,必然需要你的親自參與,因此與其把夢境解讀的權力,拱手讓給專家,不如藉由替你量身定做的催眠,更能揭曉夢境意義~
順帶一提,在花蓮強震過後,有些人的潛意識也還在餘震盪樣中,我身旁的朋友曾為921大地震的受災戶,這一兩天就特別感到心神不寧,連帶也反映在夢境上。
如果你觀察到自己的夢境跟平常不大一樣,甚至連清醒的時候,都覺得有些惶惶不安,那麼尋求專業人員進行「心靈急救」,對於接下來一兩週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我們為了維繫日常生活,意識層面經常會選擇壓抑這些負面情緒,然而壓抑久了,往往會累積在身體的神經傳導路徑裡,導致憂鬱、低落、焦慮、恐慌等情緒反應。
尤其當情緒已經開始透過夢境發出警訊,表示這個情緒已經超過意識可以壓抑的程度了,適時尋求有創傷治療背景的專業人員協助,不只可以幫助你抒解莫名情緒,還能重新安頓身心。
就像是如果房子被地震震歪了,最適合我們的選擇絕對不是假裝沒看見,而是積極處理呀~
祝福你能有個好夢,並從夢境裡獲得生命智慧的收穫!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我是跨界心理與靈性的引路人,在幽暗微光中,與你同行。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