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不少人應該正在規劃或甚至已經完成返鄉掃墓的大工程了吧?每年我都會跟著父親返鄉祭祖,對我來說,這是與家族血脈連結的儀式。
我記得有一年長輩們在討論是否要將祖先的墳墓還是塔位遷移,因為伯伯夢到祖先托夢給他,表示在另一個世界不太安穩,聽著長輩們的對話,讓我想到有些個案正是為了祖先托夢,想尋求指引而來催眠的。
例如正值壯年的阿明(化名)便表示,往生一年多的阿嬤在夢裡表示自己很冷、又沒有東西吃,希望阿明可以找手足們商量,可以解決她的困難。
如果你信奉科學與理性邏輯,可能會認為這不過就是鄉野迷信,或者搬出佛洛伊德的理論,認為夢中的阿嬤可能不是真實存在的靈體,只是阿明潛意識的投射。
身為擅長隱喻催眠的心理師,我尊重每個當事人的信仰,同時我認為去思考祖先靈魂來托夢是真是假,對阿明可能沒有太多幫助,因為他對台灣本土習俗有深厚的信仰,拿著心理學的棒子,去破壞信仰的大門,這已經觸犯了專業倫理。
然而我畢竟是專精於催眠的心理師,不是道士或宗教人員,因此我關心的是, 是什麼讓阿明需要來找我做催眠?
只見阿明面有難色的說:「其實做完儀式後,我還是覺得心中有點卡卡的,畢竟我也不知道,這些儀式是否有幫助,這陣子心情都悶悶的,很不舒坦。」
「我聽到你在說的是,雖然照著阿嬤在夢中的請求做完了,可是好像還是悶悶的,這讓你覺得不太舒服,也有點不踏實?」
阿明點點頭:「其他兄弟都沒這現象,所以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心結,所以才一直過不去?」
順著催眠引導,我陪伴阿明重新回到當初的夢境裡,展開與阿嬤的對話,在這過程中,阿明表達了深切的思念,以及覺得沒有在最後一程中,盡心陪伴的愧疚。
說著說著、哭著哭著,阿明忽然語氣驚訝的說:「阿嬤背後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很好呀,發生什麼事情?」
聽見我這麼問,阿明臉上表情變得柔和許多:「阿嬤說是佛祖來接他了…..」
當催眠即將告一個段落,我陪伴阿明在潛意識的空間裡,進行剛剛夢境對話的經驗整理,可以明顯看得出來,他的氣色變得比一開始紅潤許多。
同時,阿明在回顧催眠的過程時,發現當初阿嬤往生時,因為一些因素使得他無法如自己所願的盡心陪伴,這讓他在潛意識裡一直有愧疚與不捨,然而當時環境並不允許他多想,只能不斷壓抑這份心情,直到這次催眠,才逐一解開。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發現了,催眠解夢不是只有一種模式,除了將夢中人物視為潛意識的投射外,也可以直接在催眠裡,重新與夢中人物互動,並藉由互動解開情緒上卡住的地方。
從哀傷失落的心理學理論來說,像是阿明這樣夢到去世親人,並經驗強烈情緒衝擊的人,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在跟親人到別的過程中,來不及消化完心中的遺憾,以致於潛意識藉由夢境來提醒我們,是時候該好好回頭看看那些重要的心情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人會夢到前任伴侶回來找自己,很可能不是暗示著複合的機會,而是潛意識嘗試揭露出我們尚未面對卻非常重要的心結,有些人夢到去世的寵物,也可能是與生活事件觸發相思之情有關。
托夢是許多台灣人都曾有過的經驗,有些時候我們會夢到祖先有事相求,有些時候則會夢到祖先來安慰我們,自己在天上過得很好,甚至我還遇過有個案因為一直等不到祖先來夢裡,卻發現兄弟姊妹們都曾夢過,而感到挫折與痛苦。
換句話說,祖先托夢可能有宗教信仰上的意義,我們也可以將夢境當成一種隱喻,是潛意識藉由隱喻的方式,嘗試邀請我們往內在多探索一點,當我們懂了、明白了、感受到了什麼,那都是生活中的滋養與成長。
如果你是個容易作夢的人,期待能夠親身經驗潛意識藉由夢境帶來的訊息,而不總是需要透過另一個人的分析才能知曉的話,那麼藉由催眠解夢,絕對是個讓你收穫滿滿、感受深刻的方式!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我是跨界心理與靈性的引路人,在幽暗微光中,與你同行。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