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親密關係】
小茹是個快要三十歲的年輕女孩,讓她鼓起勇氣前來預約催眠的原因,
是多數現代男女都有的困擾:愛情,
小茹一開始的困擾是,自己該不該跟現任男友分手。
「我跟他交往五年,關係一直都蠻穩定的,
說真的相處起來沒有大問題,他對我也很好,
但最近忽然有種感覺是,我真的要跟這個人走一輩子嗎?
覺得好像有點……說不上來的感覺,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面對小茹欲言又止的情感,我運用一個隱喻來形容:
「感覺起來好像是……在喝一杯白開水?
每天都很習慣要喝,喝起來也不錯,可是似乎覺得少了點味道?」
小茹聽完猛點頭,「對,就是這樣!
其實我知道跟他結婚的生活,應該會過得蠻不錯的,
我們都有穩定的收入,彼此爸媽身體也健康,
對於婚姻的想像好像也差不多,
互動起來也蠻輕鬆自然的,但……
我說不上來,就是少了某些東西,但我還不知道那是什麼?」

【親密關係是一面鏡子,往往讓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我引導小茹進入催眠,幫助她跟潛意識對話,
在潛意識中浮現一個形象:一台製作精美的鋼琴,
會自動彈奏出好聽的旋律,卻缺乏可以觸動人心的情感,
在凝視這個影像時,小茹默默流下了眼淚,
讓我忍不住帶著好奇詢問:「妳現在感受到什麼?」
「我發現……自己其實是帶著父母期待的標準在談戀愛的,
就像是這台鋼琴一樣,我只是父母心中完美期待下的產物,
所以,我也拿這樣的標準在找尋對象……」
說到這裡,她忽然沉默了幾秒鐘,正在我打算要說話時,
她再度緩緩的,用有些顫抖的聲音說:
「我感覺到,自己只是在複製父母親的婚姻。」
小茹接著開始分享自己原生家庭的成長過程,
她是在典型軍公教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親都是老師,
從小就接受到父母親很高的期待,
她是個很順從也聽話的孩子,總會努力去完成父母的要求,
現在交往的這個對象,也是父母親覺得滿意的對象,
雖然自己並不討厭,當初也是自由戀愛才在一起的,
但隨著交往越來越久,她心中卻越來越覺得單調而疲倦,
只是她一直以為,是自己太挑剔或對愛情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朋友們也叫她不要想太多、告訴她平淡雋永的婚姻才是可靠實際的,
讓她在感到隱約的不滿足時,甚至會暗暗自責是否是自己被寵壞了。
「我現在才發現,自己其實很沒有安全感,
所以潛意識裡挑了一個非常穩定、不會有變化的男友,
這樣我就可以一直依賴他、跟著他,
然後告訴自己,只要他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但妳現在知道了真相,妳渴望的幸福跟他可能是不太一樣的?」
「對,其實我只是一直壓抑著自己,心理師,我該怎麼辦?」
【催眠給予我們的不是權威的建議,而是生命的選擇】
我在催眠中說了一個隱喻故事,因為隱喻催眠往往可以創造更多經驗,
而我相信人的改變往往來自於情感經驗,而非理性邏輯的分析判斷,
我與小茹分享的故事來自於電影「分歧者」,是很有意義的一個故事。
女主角碧翠絲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崇尚和平與秩序的世界,
這個世界的秩序,被五大門派所共同守護著,
每個門派,都象徵著一個價值觀與信念,遵循信念,世界才會完美運作,
所以每個人到了16歲,都需要參加「選派儀式」,
去診斷自己應該加入哪一個派別,哪一種價值與信念最適合自己未來的生活?
碧翠絲的診斷結果非常糟糕:他同時歸屬於兩三個門派,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擁有多重思想是危險的,因為每個人都應該忠於自己的派別,
於是碧翠絲隱藏起自己的身份,加入了崇尚勇敢與自由的無畏派,
這開啟她脫離克己派父母的旅程,當她遠離了崇尚無私精神的克己派,
開始學習如何運用無畏派的大膽行動與果決勇氣時,她的生活也開始不一樣了。
「所以對於碧翠絲來說,她所面臨的挑戰是……
到底哪一邊才是正確的?是克己派的無私,還是無畏派的自我價值?
到底哪一個選擇可以兼顧自己與愛人的需求?
面對成年人們的監視,她可以如何保有真正的自我?
而我好奇的是,妳感覺到……自己可以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小茹雖然閉著眼睛,但我看到她嘴角似乎露出了一抹微笑,
在這個隱喻故事中,她似乎也慢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果然,當她睜開眼睛時,我們從「該不該跟男友分手」的表面困擾,
開始深入討論「我在感情中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以及「我有可能跟男友一起創造與經營這樣的需求嗎?」
在這樣的催眠晤談裡,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
許多當事人一開始來預約催眠或心理諮商,
通常是希望可以聽取專家建議,或找到答案,
而他們慢慢發現生活其實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
有時候,每個選擇都是好的,只是會通往不同的經驗,
而我身為催眠師與心理師,所能發揮最好的功能,
其實是創造一個舒服與安心的空間,
陪伴他們放心去做出可以讓自己感到安穩的決定。
我想,親密關係可能也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