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療癒跟身體受傷一樣,都分成好幾種層次】
「我想要好好療癒自己,又擔心好不起來」不知道你在預約催眠之前,是否會有這樣的擔心呢?如果你曾經閱讀過一些心理學書籍,對原生家庭或創傷有些理解,可能會更擔心自己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擺脫煩人的情緒困擾?這兩三年我陪伴著幾位當事人奮力跟創傷漩渦搏鬥,大多數人都曾經差點放棄療癒的希望,感覺像是一場馬拉松,怎麼跑都看不見盡頭。
坊間有一些靈性療癒技巧,宣稱「來一次就治療好案主10多年來的創傷!」「來我這裡,可以得到超越心理諮商的效果,讓你很快就脫離憂鬱、恐慌的狀況」,我相信在當事人本來就已經自我探索多年,也經驗過許多不同療癒階段的情況下,只做一次催眠或療癒服務,確實有機會大幅好轉,但我也遇過一些因為這樣而反覆受創的當事人,因為不斷的陷落在情緒跌宕裡,以致於對自己失去信心。
我在進行專業評估時,創傷好轉至少可分成兩種層次,一種是「假性好轉」,療癒師可能提供你一些繃帶式的技巧,暫時先把創傷反應壓抑或掩蓋住,這就像是你被車禍之後,醫護人員沒有仔細檢查傷口,就直接拿塊紗布貼上去,替你打一針強效麻醉劑,你會忽然覺得身體有了力氣,生活也可以順利進行,然而一旦麻醉退去,疼痛可能變得更加劇烈!
另一種則是「真性好轉」,療癒師會先提供你一些暫時覺得舒緩的方式,然後引導你做深入而完整的覺察與經驗整理,透過他的回應,讓你一點一滴用自己的力氣復原,這樣的過程雖然比較緩慢,再次復發的機率卻會大幅縮短,因為在過程裡你從身體到心理都被一個人好好接住了,甚至能夠在下次傷口發作時,有能力自己先做緊急處理。
【是什麼讓創傷療癒的路這麼迂迴難行?】
你可能會有疑問:「難道我不能只靠正向肯定語立刻好起來嗎?」或是「為什麼創傷療癒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我想與你分享「創傷復原」的複雜性,如此一來,或許你能夠明白創傷對一個人身心系統造成多大的摧殘,並對自己(或身旁正在受苦的人)有更多同理心。
或許你會覺得,我只要找到並解決當初造成創傷的原因,就可以一口氣療癒完畢了,當我還是個尚未受過完整訓練的研究生時,跟你的想法一模一樣,後來我發現光是找到創傷的原因可能不大管用,首先大多數人的創傷都不只是單一事件,而是經過漫長演變而來的「複雜性創傷」,簡稱CPTSD,其次創傷事件會大幅扭曲你看事情的想法,甚至破壞你的人際關係。
舉例來說,我過去身陷創傷砲火的時候,發現我跟別人看待生活的態度截然不同,對別人來說參加朋友聚會或是開口請同事幫自己個小忙,可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我卻會在開口之前左思右想,深怕自己講錯話,以後對方再也不會理我了。又或者是當我在工作上出了一點小錯,即使旁人會安慰我沒關係,我卻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差勁,然後自責個老半天。
除此之外,我來預約催眠的當事人,大多都會花上許多時間陳述自己的人際困擾,例如談戀愛一直都很不順利、跟爸媽有愛恨交織的情結、雖然朋友都很樂於提供支持但自己卻感受不到,或者不願意相信這些人真的如表面所說的願意傾聽,甚至有些當事人一開始就需要花點時間,才能信任我真的願意關心他心中那些負面黑暗的想法。
簡單來說,創傷會徹底改變你認識世界的方式,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你的生活態度,那些情緒困擾、身心症狀與人際衝突,往往就是這樣不斷延伸發酵的結果。看到這裡,你應該可以體會到,是什麼讓創傷療癒這條路,變得這麼困難了。
【創傷復原分成好幾個階段,我們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回到童年創傷需要做幾次催眠,在經過詳細評估前,我很難跟你掛保證,我可以分享在這當中大概會經歷幾個階段,幫助你認識自己可能正處在哪一個時期。通常創傷復原可以分成急性壓力、生活穩定、深度療癒、延續效果與邁向新生五個階段。
有些當事人是在急性壓力階段前來預約催眠,這時候除了有失眠問題,可能還有吃不下飯、身體疼痛、跟親友伴侶激烈衝突,甚至有憂鬱症與焦慮症發作等激烈的身心反應,這個時候催眠唯一的目標,就是先讓你覺得舒服一點,因為當生活動蕩不安時,我們不太有足夠資源來因應生活。
當壓力逐漸下降、生活逐漸步上軌道時,一部份受創沒有這麼嚴重,或者是生存能力較高的當事人,會立刻採取創傷反應裡的「戰鬥模式」,開始積極讓工作與關係步上軌道,這會讓你有一種「我已經好了」的錯覺,反而錯過療癒的最佳時機,直到一段時間後,又再次跌入創傷反應之中,這時我們可能會對自己感到洩氣,覺得「老毛病又犯了」。
在生活穩定期我們比較有餘裕可以開始去探索過去那些感覺受傷的經驗,並讓自己可以邁入深度療癒的階段,通常在這時候你會開始發現自己跟旁人的關係出現了實質的變化,甚至也會有人開始回饋你的改變,同時你也可能在這階段經驗到自己進進退退,偶爾會有療癒好像停滯的感覺,這都是正常現象,因為這意味著你越來越深層地支持自己邁向復原。
深度療癒階段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盡相同,有些人只需要半年,也有人可能需要費時一兩年以上,這與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夠接納支持你的狀態、先前創傷經驗中受得傷有多重有關,當然也跟你先前的療癒經驗很有關係,在這個時期的後半段,你會開始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並且找到越來越多支持自己邁向復原的方法。
在深度療癒後期與延續效果階段結案的當事人,通常已經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蠻不錯的,不過也有些人會希望在這裡多停留一陣子,內化自己跟催眠師之間發展出來的互信關係,並安心地在生活中做出更多嘗試,並將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帶回來跟催眠師談談。
當這一連串的改變不斷累積,最後你將會來到邁向新生的時期,這個時候你一定會很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從療癒裡「畢業」了,因為你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你,而是由內到外越加成熟的人。
【創傷療癒是個複雜的領域,建議要找有心理師背景的催眠師進行】
最近我聽到一些當事人去找了催眠師,結果因為不當的技術介入而再次受傷的案例,心中其實覺得蠻難過的,對我來說,創傷是個非常複雜且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沒有一套SOP或技術可以保證使用之後就能讓你從此擺脫痛苦,甚至有些人的傷實在太重了,在現階段我們只能先求與苦共存,慢慢累積越來越多力量之後,才有機會真正穿越創傷經驗,迎接開心喜悅的生活。
如果你預約催眠的時候,聽到對方保證你只要做個幾次就可以「好起來」,我覺得你可能反而需要先有警覺心,因為即使是資深的心理治療師,也不敢在還沒清楚你的生命經驗之前,就保證一定可以把你「治好」!
我曾經在自己寫的「潛意識自癒力」這本書中提到,催眠需要我們彼此互助合作,療癒才有機會發生。一個有專業道德的催眠師,除了會有耐心地聽你說話,更會在過程中透過對話引導你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他也會在過程中把你當成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你聽我的就會好」,權威式、指令式的執行催眠服務。
所以我會誠心建議你,如果已經知道自己有童年創傷或創傷相關議題,最好可以找有心理師背景的催眠師,如此一來你不只能夠有足夠安全的療癒經驗,也能夠踏實的邁向復原之路!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