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月中開始,逐漸經歷了一波又一波不平靜的事件,
不僅身體開始出狀況,連帶的在人際互動上也出現一些波折,
每隔三個月,會替自己做一次原型卡神聖契約盤的排列,
透過心靈圖卡瞭解在新的季節中,存在著哪些課題需要好好面對。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裡頭出現一張「受害者」,
而且出現在掌管價值判斷的第二宮,
於是,一直都很留神自己是否會陷入「認定自身被迫害」的非理性想法裡,
然而,即使如此想要保持清明,還是發生了幾件事,
讓我陷入了混亂跟糾結的情緒漩渦之中,
很慶幸的是,自己身邊有幾位好友能夠持續對話著,
而我也持續透過書寫來宣洩情緒,並將自己的內心歷程看得更清楚,
於是,到了這幾天,終於又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在與好友的對話中,逐漸看見,高中時期被同儕排擠、霸凌的經驗,
以及後來因為這段經驗,導致大學的適應困難與情感挫敗,
是如此深深的烙印的心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邊緣化」可說是我生命中經常有的感受,
在高中時期,因為無法與同儕連結,無法向成人求助的經驗,
以及大學中試圖讓同學理解自己,卻徒勞無功的狀態,
使我逐漸養成一種人際互動中的過度敏感,
當試圖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想法一陣子,卻沒有收到回應,或是被拒絕的時候,
受傷的反應會很本能的跳出來,讓我覺得自己「再度被攻擊」,
雖然對方很可能是無心的,甚至懷抱著善意的想法,才做出我所看到的回應,
但因為受傷而憤怒的我,已經很難理性的看見眼前的情況,
如果與對方的關係夠深刻,我可能會選擇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設法展開對話,
然而當身心狀態不夠穩定,像是最近這一陣子的情形時,
可能就會陷入憤怒的指責,或是透過自怨自艾來「被動攻擊」的模式裡,
而這些,就是我在原型卡排列中,看到的「受害者情結」。
透過一層又一層的辨識,開始比較能夠清明的看到,關係是互相的,
當我與這些人陷入了無效的互動時,雙方必然都貢獻了自己的內在狀態,
以致於互動逐漸陷入僵化、疏遠,甚至是相互指責的狀態,
然而我是否有意願改變這個狀態?仍然是自身的選擇。
在昨天的家排治療場上,很幸運的當了其中兩位同學的代表,
一邊經驗著主角的內在或身體感受,回到座位上,也開始詢問自己,
「如果這是一個共時性,是老天給我的溫柔提醒,
這兩段成為代表的經驗,想要告訴我什麼?」
我逐漸看到,自己在人際受挫的時候,太容易躲回高中時期的創傷經驗裡了,
因為有了「創傷」,於是掉入了指控他人的狀態裡,
認定眼前這群人跟高中同學一樣,是故意要來傷害我的,
心中有了「不公平」、「不甘心」的念頭與感受,
使我停留在「受害」的位置,賴著不想起來,期待他人能夠先改變,
因為「這不是我的問題」。
覺得自己一直是很幸運的人,這陣子持續有許多朋友、師長關心著我的身心狀態,
讓我感覺自己仍然受到許多照顧、深深被滋養著,
(國中死黨臨時晚上八點多被約出來,聊到快十二點,真的是一個很強大的支持!)
於是開始有力氣走出受害者的位置,去思考可以怎麼做,
於是明白的看見,無論「問題」在誰身上,
好好把自己的身體與情緒照顧好,仍然是我的責任,
我可以選擇繼續留在「被迫害」的位置,控訴社會、旁人的不公平跟無禮,
然後期待外界主動來照顧我,
卻也可以透過自己已經學會的許多方式,好好的照顧這些受傷的心情,
這些受傷的心情,是真實的,無須否認、壓抑或去除,
然而心頭上的傷,需要被照顧,而我可以選擇好好溫柔的對待這個傷口,
憤怒只是我想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卻無法療癒深處的傷痛,
我可以選擇拿回身為心靈主人的力量,替照顧自己的傷負責。
這陣子,縱使身心不是太穩定,仍然持續進行書寫與靜心,
透過學過的催眠、正念、家排等方式,不斷在情緒風暴中,
讓自己尚且能夠安在、穩定,回到平靜的狀態,
這份平靜並不是「假裝一切都很好」,或是「壓抑湧現出來的情緒」,
當然也不是透過過度的運動、大吃或手機遊戲來逃避,
而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呼吸,讓自己的身體慢慢安靜下來,
然後溫柔的問問自己,有哪些過去的經驗被觸動了,需要療癒?
有哪些心情被碰撞了,需要多一點溫柔的傾聽與接納?
用著平常對待當事人的溫柔與細膩,好好的跟自己對話,
接受自己當下湧現出來的狂暴,允許自己的狂暴被信任的伙伴看見,
然後持續練習著,在狂亂中持續給予自己溫柔的滋潤。
我知道,自己對於最近遭遇的人事物有情緒,
是因為對他們有期待,而更深更深的是,我對自己有期待,
期待自己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發揮在自己位置上的力量與貢獻,
專業傳承、回饋社會是我很想做、也持續投入的事情,
然而這些事情都需要耗費許多時間與心力,
當我一時忘記要先穩住身心的時候,就很容易進入耗竭,
進而在能量枯乾的狀態下,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我,
(這真的是我很常演出的小劇場,哈哈哈)
然而,透過最近幾回對話,以及昨天參與家排治療場的經驗,
我體認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自我照顧是屬於個人的責任,
唯有先將自己的身心狀態穩定住了,才有多餘的能量投入想奉獻的事務中,
而如何在人我需求之間達到平衡,就是一個很深的智慧了。
寫到這裡,其實想說的是,
自我探索、自我療癒,還真的是一條漫長而不容易的路,
想起了最近與許多學弟妹,或剛踏入這個領域的後輩對話,
可以感覺到大家都有許多熱情,也對自己的能力抱持懷疑,
其實,「自我懷疑」在我身上,幾乎從來不曾間斷過,
因為每往前一步,就會看到世界更豐富的樣貌,更看到自己的「不足」,
這份「不足」的感覺,往往使我們迷失在追逐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過程裡,
忽略了每一個治療理論背後,都有深刻的治療觀與人性觀,
市面上流行著的這些取向跟技術,不見得真的適合自己來使用,
當我們帶著焦慮在學習時,更可能會將這樣的心情投射在當事人身上,
進而過度干涉他們的自主性,只專注於想使用自己的「專業」來讓他們「變好」,
卻忘了當事人們跟我們一樣,都需要一段漫長的探索及療癒之路,
才能從生命的陷落,走到一個比較舒坦安在的位置上。
工作第五年了,可能能力開始累積到一個程度,
清楚看到自己有所累積的部分,也看到自己有所不足的地方,
同時看到自己隨著時間經過,逐漸成長的軌跡,
於是越來越覺得,專業成長與學習是一條緩慢行走的路,
自我成長與療癒,也是一條可以慢慢品嚐細嚼的過程,
不貪多、不求快,把自己穩穩的照顧好,
許多事情,在我們的努力之下,總會慢慢持續開展的,
許多事情,需要時間,唯有耐心等待時間經過,才能清楚看見改變的發生。
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藍海機構實習催眠師
亦為塔羅諮詢師與訓練師、愛療法帶領人、家族系統排列師與靈氣療癒師,
以謙卑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與起伏,
用敬重的態度,迎接每個當事人所帶來的生命挑戰,
如實見證、用心回應每個來到面前的伙伴,是我靈魂的初衷與渴望。
(圖片為網路截圖,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