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飽受心理症狀之苦的人,
或是這些人的親友們,透過自己與心理症狀搏鬥的過程,
集結在過程中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歸納統整後出版,
期待能透過書籍的出版,幫助具有相同困擾的人們,
繼前幾篇分享的「停不下來的人」一書,這次要推薦的「囤積解密」亦是如此。
本書作者的母親在中年後開始出現嚴重的囤積現象,
導致家中髒亂不堪,連生活起居都因此受到強烈的影響,
除此之外,當然也對作者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基於這些理由,作者開始認真搜尋國內外文獻,試圖釐清在母親身上到底發生什麼事。
本書從古今中外許多知名人物的案例談起,
輔以許多具體而清晰的知識,協助讀者在「懶散」到「囤積症」的光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時,將囤積症與其他相似的心理疾患,例如強迫症、強迫性人格疾患、過動症等做了簡單的劃分,
更重要的是,作者羅列了相關資源,與後續可尋求的治療方式給讀者,
翻開本書,讀者不僅能對自己或親友的囤積習慣有初步的劃分與認識,
更能使用書末的資源,進一步尋求協助。
在過往的醫療環境中,囤積症、強迫症等症狀,多半被認為生理因素為其主因,
然而近年來在醫療實務經驗上,有越來越多專業人員發現,
這些症狀在大腦神經機制之外,往往有其心理因素存在,
作者便針對囤積症的生心理因素,各自做了專業文獻的整理與歸納,
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囤積症的危險因子,
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年齡對症狀的影響力,
並提醒讀者們對於身邊有類似徵兆的親友們,需要對哪些細節多加留意,
這些文獻資料輔以作者母親的切身經驗,相互對照後,顯得格外清晰,說服力十足!
在精神醫學發展的初期,像是囤積症、強迫症這類心理疾患患者,
往往被視為「異類」、「怪胎」,「行為異常」甚至是「遭邪魔附身」,
患者的人性被徹底剝奪,成為遭受大眾迴避、恐懼與排擠的對象,
如今專業研究不斷從各種層面切入,在撥開怪異症狀的神秘面紗後,
這些患者終於能還原自身的人性,讓普羅大眾明白,
他們並不是怪物,而是與你我同樣有血有肉的人類。
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負傷的治療師」的概念,
他認為真正能夠療癒他人者,必然需要自己先親身走過創痛的幽谷,
將生命中的苦痛轉化為強大的養分,進而創造出療癒他人的能量,
本書作者,以及許多類似書籍的作者們,正是這麼一群負傷的療癒者,
受到自身痛苦經驗的衝擊,使得他們不斷尋求困境的解答,
最後反倒成為具有相似困境者的明燈。
在閱讀本書的某些段落時,連我都忍不住對作者關於囤積症的專業知識感到讚嘆,
我想,能在某個心理領域成為專家的人,或許恰巧都是在該領域中曾經深深受苦的人吧?
正因為自己有過切身之痛,才更擁有紮實的經驗,明白該如何在一片慘霧中,重見光明。
幽樹文青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阿卡莎花精顧問、愛療法帶領人、塔羅講師、心靈圖卡帶領人,
熱愛閱讀、喜歡書寫與文字創作,
透過一頁頁書籍中的文字,我更懂得什麼是「人」,
而人性中又存在著哪些矛盾難解與值得敬佩,
曾幾何時,我也成為一位寫手,
透過文字,喚起讀者心中的情感與力量,
期待能透過每一篇文章,支持著閱讀的人,繼續走下去。
(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進行分享)
